北京的老字号信远斋商标归属刚刚尘埃落定;王老吉凉茶商标争夺战又再一次触动了大众的神经。在王老吉和信远斋商标纠纷过程中,都出现了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角色——“后人”。这些活生生的人物,带着后人的标签,不仅仅起到了吸引眼球的效应,更成为了获得公众舆论支持的砝码。可是在法律的判决上,我们都发现,法律似乎并未青睐这些所谓的“后人”。一时间,网络上人声鼎沸,各种议论不绝于耳,很有些声音甚至直指中国的司法公正。
事实上,如果我们从激动的情绪中抽离出来,马上就会发现,在这些商标知识产权纠纷中,“后人”这个符号的内核,不过是这样一个逻辑:老字号是我祖上创的,所以,到了今天它是我的。我们真把这个逻辑推演下去,立刻就会发现其中的荒唐:远的不说,就说唐宋元明清,历代君主的后人聚一起,声称整个中国都是他们家的。这靠谱吗?
 
      老字号商标的纠纷,其实是在近代的社会变革中,就埋下了草灰蛇线。从人情世故上讲,到底是“公有理”还是“婆有理”,恐怕只能是一地鸡毛。但法律有着清晰判定标准。商标知识产权,不是普通的物权,它归属于一直有着经营活动的企业实体。当它的传承出现断代的时候,它属于有效继承者。
 
      以信远斋老字号为例,它在 1948 年自动宣告倒闭,事实上,信远斋商标知识产权已经被自动放弃。建国后,百业待兴,按照经济领域的标准,谁真正传承了老字号的技艺,恢复了信远斋的生产,谁才是老字号的拥有者。
 
      公众的善良,使“后人”和“传承人”的概念混淆了。后人,是一个血统意义上的称谓;而传承人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继承者。如果后人就是传承人,那皆大欢喜;如果后人已经不再是传承人,老字号当然属于传承了传统技艺、发扬光大了产品的人。躺在所谓的家谱上,试图不劳而获,这样的“后人”,会不会令到祖先蒙羞?
了获得公众舆论支持的砝码。可是在法律的判决上,我们都发现,法律似乎并未青睐这些所谓的“后人”。一时间,网络上人声鼎沸,各种议论不绝于耳,很有些声音甚至直指中国的司法公正。